分享一個很不錯的影片 "用駭客思維學習"
長沙南雅中學一新生發言稿,震驚所有家長 (轉自全球商業與人生語錄)
今天能站在這裡,純屬偶然。
為什麼說偶然呢?
因為,南雅是個人才濟濟的地方,164
個人認為,班級前二十幾名的同學,
媽媽對我說:考了第
先說明一下,因為時間緊,這份發言稿是我和爸爸媽媽一起
下面就孩子的學習和家庭教育的幾個觀點和大家探討
洗手間裡的晚宴
有一位女傭,住在主人家附近一片破舊平房中的一間。她是單親母親,獨自帶一個四歲的男孩。每天她早早幫主人收拾完畢,然後返回自己的家。主人也曾留她住下,卻總是被她拒絕,因為她是女傭,她非常自卑。
那天主人要請很多客人吃飯。客人們個個光彩照人。主人對女傭說,今天您能不能辛苦一點兒晚一些回家。女傭說當然可以,不過我兒子見不到我會害怕的。主人說,那您把他也帶過來吧。
女傭急匆匆回家,拉了自己的兒子往主人家趕去。兒子問,我們要去哪裡?女傭說,帶你參加一個晚宴。
四歲的兒子,並不知道自己的母親是一位傭人……。
女傭有些不安。到處都是客人,她的兒子無處可藏。她不想讓兒子破壞聚會的快樂氣氛。更不想讓年幼的兒子知道主人和傭人的區別,富有和貧窮的區別。
後來她把兒子關進了主人的洗手間。主人的豪宅有兩個洗手間,一個主人用,一個客人用。她看看兒子,指指洗手間裡的馬桶。這是單獨給你準備的房間,她說,這是一個凳子。然後她再指指大理石的洗漱台,這是一張桌子。她從懷裡掏出兩根香腸,放進一個盤子裡。這是屬於你的,母親說,現在晚宴開始了。
盤子是從主人的廚房裡拿來的。香腸是她在回家的路上買的,她已經很久沒有給自己的兒子買過香腸了。女傭說這些時,努力抑制著淚水。
男孩在貧困中長大,他從沒見過這麼豪華的房子,更沒有見過洗手間。他不認識抽水馬桶,不認識漂亮的大理石洗漱台。他聞著洗滌液和香皂的香氣,幸福得不能自拔。他坐在地上,將盤子放在馬桶蓋上。他盯著盤子裡的香腸和麵包,為自己唱起快樂的歌。
晚宴開始的時候,主人突然想起女傭的兒子。他去廚房問女傭,女傭說她也不知道,也許是跑出去玩了吧。主人看女傭躲閃著的目光,就在房子裡靜靜地尋找。
終於,他順著歌聲找到了洗手間裡的男孩。那時男孩正將一塊香腸放進嘴裡。
他楞住了,他問,你躲在這裡幹什麼?男孩說,我是來這裡參加晚宴的,現在我正在吃晚餐。他問,你知道你是在什麼地方嗎?男孩說,我當然知道,這是晚宴的主人單獨為我準備的房間。他說,是你媽媽這樣告訴你的吧?男孩說,是的,其實不用媽媽說,我也知道,晚宴的主人一定會為我準備最好的房間。
不過,男孩指了指盤子裡的香腸,我希望能有個人陪我吃這些東西。主人的鼻子有些發酸,用不著再問,他已經明白了眼前的一切。
他默默走回餐桌前,對所有的客人說,對不起,今天我不能陪你們共進晚餐了,我得陪一位特殊的客人。然後,他從餐桌上端走兩個盤子。他來到洗手間的門口,禮貌地敲門。得到男孩的允許後,他推開門,把兩個盤子放到馬桶蓋上。他說,這麼好的房間,當然不能讓你一個人獨享,我們將一起共進晚餐。
那天他和男孩聊了很多。他讓男孩堅信,洗手間是整棟房子裡最好的房間。
他們在洗手間裡吃了很多東西,唱了很多歌。不斷有客人敲門進來,他們向主人和男孩問好,他們遞給男孩美味的蘋果汁和烤成金黃的美食。他們露出誇張和羨慕的表情,後來他們乾脆一起擠到小小的洗手間裡,給男孩唱起了歌。每個人都很認真,沒有一個人認為這是一場鬧劇。
多年後男孩長大了。他有了自己的公司,有了附帶兩個洗手間的房子。他步入上流社會,成為富人。每年他都拿出很大一筆錢救助一些窮人,可是他從不舉行捐贈儀式,更不讓那些窮人知道他的名字。
有朋友問及理由,他說,我始終記得許多年前,有一天,有一位富人,有很多人,小心地維繫了一個四歲男孩的自尊。
作者: 鄭瑋晴 轉載於聖德雜誌
充滿回憶的書
從小我家的書就很多,英文的,中文的,日文的各有兩三個大書櫃,
童書當然也不例外,偃然是個小型圖書館~
後來書多到有點放不下,有些送給巷口的圖書館,
有些送給台北的小表弟!
沒想到經過十幾年,有天台中的姑姑拿了兩大袋書給我,
說:我家小孩都長大了,這些書拿到補習班給小朋友看吧!
我一翻,嚇了一大跳,裡面竟然有我小時候,爸爸買給我的書,
這些書,從台中到了台北,又回到台中,最後在新竹落腳,
看到這些書,真是感觸良多,忍不住要介紹一下!
這些書當中最古老的一套是右邊:兒童智慧與疑問百科,
它好像是我上小學的禮物,圖很少,單色印刷,字超多,
雖然有注音,但對一個才要升小學的小孩來說.....有點難,
爸爸當時還說,沒關係,可能有點難,你可能要一兩年後才看的下去,
後來這套書就放我床頭,隌我睡了很多年!
到我三年級時,爸爸買回第二套書,左邊那一套,
這次的圖變多,字變大,雖然不是精裝本,但有看完!
動物的內容比較有趣,也比較好接受
四,五年級時,(我有點忘了)暑假前多了這套,漫畫成語,
每一本都有六十個成語,旁邊有四格漫畫解釋,但成語下面,還有附中文的注釋,
那年暑假就在背成語注釋中度過,爸爸每天規定背多少份量,回家就會考~
後來有把它全背完
這是小六升國一時買的,國中要讀歷史,爸爸先買了一套漫畫歷史給我看,
內容很不錯,會讓人想一直看下去,還記得有一次當值日生,不用去升旗,
就帶了一本在教室看,路過的老師以為我帶漫畫到學校,
要我把書給她,(當時心裡很緊張,雖然我知道不能帶漫畫到學校,
但這是歷史內容,不會也要沒收吧!),後來她把我的書拿起來看了又看,
什麼也沒說就還我了,害我緊張的老半天,後來都不太敢帶之類的書到學校呢~
這些充滿回憶的書,目前還在補習班書架上服役呢~
有時小朋友問起,還能很開心的回答他們,那是我小時候的書喔!
書藉推荐: 我那好的不像話的生命體驗
前一陣子逛書店時,發現了這本不錯的書,
作者從出生時就沒了四肢,但卻勇敢的面對人生
甚至能玩球,跳水~
力克.胡哲 (Nick Vujicic)
出生時罹患海豹肢症,天生沒有四肢;
曾經三次嘗試自殺,十歲那一次,因為無法忍受讓家人為他的死終身悔恨,而決定中止這樣的行為,第一次意識到要為自己的快樂負責;
曾經一天內被十二個人嘲笑,最後因為一個同學的正面肯定而重新振奮。
他是澳洲第一批進入主流學校的身障兒童之一,也是他高中母校第一位競選學生會主席的身障者,並獲得壓倒性勝利,被當地報紙封為「勇氣主席」;
他是第一個登上《衝浪客》雜誌封面的菜鳥衝浪客,也曾在夏威夷海邊與海龜一同游泳、在哥倫比亞潛水,而且踢足球、溜滑板、打高爾夫球樣樣行。
他十六歲時第一次在小型聚會中跟同學分享自己的故事,口碑從十二個人開始;
在決定以「激勵他人」為生命目標,並創設「沒有四肢的人生」這個非營利組織之後,至今已在五大洲超過二十五個國家、舉辦過一千五百多場演講,給予 / 接受數百萬個擁抱,自稱為「擁抱機器」。
他獲得各國、各界領袖接見,也曾在哥倫比亞國會發表演說,除了常常在各國最大的場地如體育館、鬥牛場、表演廳或巨蛋舉辦演講會之外,也不斷造訪教會、學校、垃圾城、貧民窟、勒戒中心、監獄和紅燈區;
他散播希望與愛的行動深受教師及家長讚譽,認為應該把他的故事列入學校課程。
他二十一歲大學畢業,取得會計及財務規畫雙學位,熟稔投資,並擁有自己的公司;二○○五年被提名為澳洲年度青年楷模。
他出版過兩片暢銷全球的DVD,寫了一本書,為他量身打造的電影《蝴蝶馬戲團》則在二○○九年獲得「門柱影片計畫」的最大獎。
他是力克,天生沒手沒腳,卻活出不受限的生命奇蹟。
力克語錄
◆如果一個沒手沒腳的傢伙也能在全世界最頂尖的海灘衝浪,那麼任何一件事對你都是可能的!
◆在艱困的時光中,依然能夠前進,關鍵就在於,你不是以能看見的,而是以能想像的事物,來引導你的人生。這就叫作信心。
◆你不應該看著你所缺乏的過日子;相反地,你應該過一種「只要敢夢想,什麼都做得到」的人生。
◆不要把每個面皰或皺紋看得太嚴重,因為有一天,你會碰到真正麻煩的大事,那時你要怎麼辦?
◆緊緊抓著舊傷痛不放,你就只是給那些傷害你的人力量,讓他們控制你;可是當你原諒他們,你就切斷了跟這些人的連結,他們就再也不能打擊你。千萬不要以為寬恕他們是放他們一馬,你這樣做不為別的,是為了你自己。
◆站起來和倒在地上,哪個感覺比較好?你天生不是在地上打滾的,你要起身,一次一次又一次,直到全然釋放你的潛力。
用手走路的人~劉大潭的故事
在南投縣山區鄉下,有個小孩名叫阿潭,他三歲時罹患小兒麻痺,從此無法站起來走路;他像一隻鱷魚一樣,用胸部貼在地上爬行,所以他的膝蓋、小腿、腳盤經常磨破、流血,也留下許多疤痕。
到了七歲,爸爸才教他用兩隻手,拖著鞋子走路。你可以想見,當阿潭用手拖著鞋子走路,別人一定都會用好奇的眼光看他,但阿潭總是不自卑,而以點頭、微笑面對。
七歲,原本是孩子上小學的年齡,可是媽媽擔心他會被其他小朋友嘲笑、欺負,所以沒讓他上小學唸書。直到九歲時,熱心的校長才建議買一部三輪車,拜託全校同學幫忙推阿潭去上學。可是,遇到下雨天怎麼辦?在傾盆大雨中,三輪車陷在山區泥沼中,進退不得啊!同學都先走了,阿潭的眼淚和雨水一直流、一直流,大姐也在一旁抱怨。
然而,皇天總是不負苦心人,六年後,阿潭從西嶺國小以第一名成績畢業。不過,問題又來了,山區沒國中啊!阿潭問爸爸:「以後我該怎麼辦?」爸爸也去請教很 多人,有人說:「叫他去擦皮鞋啦!」甚至也有人直接說:「這孩子是個『廢人』,不用再唸書,也不必去學什麼手藝,乾脆拿個盤子給他,叫他去車站,趴在地上 當乞丐,人家就會丟銅板給他? 」
可是,阿潭聽了,難過得跑到樹下大聲痛哭—「不,我不要當廢人,我不要當廢人,我不要當乞丐……」
後來,國小旁邊蓋了一所國中,阿潭高興得哭了好多天;他深信,上天聽到了他的祈求,老天絕不會放棄他的。也因此,阿潭更加努力用功唸書,三年後,也以第一名成績從鳳鳴國中畢業。真的,天助自助者!只要自立自強,敢向命運挑戰的人,就是巨人!
阿潭說:「遇到困難時,我就想辦法解決,而不是被打倒!」
阿潭,名字叫做「劉大潭」,他後來又唸了台中高工、逢甲大學機械工程系,也都是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他的堅定信念和毅力,就像「感恩的心」這首歌的歌詞一樣「我要向蒼天說,我絕不認輸!」
在求職過程中,劉大潭曾經被一百多家公司行號拒絕於門外,甚至被警衛趕出來,但最後終於有一家工廠願意「試用他」。於是,劉大潭努力工作、不計較酬勞,也 免費加班;當別人設計東西都只畫出一種方案時,他就加班設計出五、六種方案,提供老闆圈選。也因這種用心、認真的態度,獲得老闆賞識;也因阿潭從組長、設 計課長,一直升到研發部經理,薪水是全工廠最高的。
後來,劉大潭在書法班認識了一位漂亮、有才藝的女孩,當然,女孩的父親說什麼也不願讓女兒嫁給一個「用手走路」的人。然而,劉大潭鼓起勇氣,恭敬地向「可 能的老丈人」說:「我除了腳不方便之外,我身體健康,品德操守及責任感都很好,設計課長的薪水也很穩定,最重要的是,我很愛您女兒……」丈婿一夜的懇談之 後,丈人終於點頭答應了。
如今,劉大潭有了貌美如花的 太太,也有了三個可愛的美麗女兒。而且,劉大潭也自己創業,成為「速跑得機械公司的董事長」。
劉大潭說,十五年前,他曾經「爬進」汽車展示場,現場的五、六名業務員一看到他,都紛紛走避,怕他可能是來化緣、要錢的。這時,劉大潭 向一名 小姐說:「我要買車!」可是,還是沒有人願意理他,只在一旁竊竊私笑。
隔一天,劉大潭再度「爬進」了汽車展示場,但他也請銀行經理提領「六十萬現金」過來,把鈔票放在桌上; 此時,所有業務員都看傻了眼,急忙客氣、畢恭畢敬地泡茶、端咖啡過來。
付完錢之後,劉大潭拿出手提袋內的工具和零件,把鐵條用螺絲起子安裝在油門和腳煞車上;這時,只要「用手」就可以操控油門和煞車。三十分鐘之後,劉大潭就把車子開走了,而現場六、七名的業務員,人人瞠目結舌、錯愕不已!
劉大潭的多年好友、廣告才子范可欽形容他:「走路像條狗,生活像條龍。」走路像條狗,是因為命運的捉弄,讓他自小只能用雙手拖著萎縮的雙腳匍匐前進。然 而,面對旁人異樣、好奇的眼光,他卻永遠像百獸之尊「龍」,一樣昂首闊步,對自己的殘疾一點也不自卑,而是以自信的微笑面對。
劉大潭的自信其來有自,因為他在專業上的表現出類拔萃。認識他三十多年的好友曾壽塘說:「只要你眼睛看得到、腦袋想得出的東西,『教授』(指劉大潭)都可 以用電腦畫出3D立體圖。」熟悉的朋友都叫他「教授」,因為他的研發能量,不比真正的大學教授少,至今取得的專利已近兩百項。
二十年前,劉大潭看到電視新聞中,報導七、八個大學生在火災中被燒死,很心痛。一天,他看到一隻蜘蛛從葡萄棚上滑下來,就立刻衝回家,設計出蜘蛛高樓緩降機,吊在窗中測試,效果很棒!他申請專利,立刻就被核准了;後來,被派出國比賽,也得到金牌。
又有一天,他看到 連戰 先生到圓山飯店開會,被困在電梯裡兩小時;於是,他又發明「在停電或電梯故障時,可以安全下降到一樓」 的安全電梯。這個發明,又很快得到專利和金頭腦獎。
您知道嗎? 劉大潭 先生的發明不計其數,但他說,他這一生中做得最好的是「廢物利用」! 原本,他的身體已經殘廢,但他堅持「看好自己」,也絕不放棄,並充分利用剩餘的頭腦和雙手,也因此,他成為一名頂尖的發明家! 他曾經榮獲「全國發明展第一名、金頭腦獎」,也拿下「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金牌」、「德國國際發明金牌」、「國科會十大傑出科技人才獎」、「文復會科技總統獎」、「經濟部中小企業創新研究獎」…… 一生獲獎無數。 同時,他更是全球第一位「身障發明家」!
劉大潭先生說,這幾年,他得到的金牌已經超過「一公斤」,獎金超過兩百萬; 他的人生目標,是「金牌五公斤 、獎金五百萬」。
靠自己的智慧以及不向命運低頭的毅力,劉大潭從一名被認為這輩子注定只能當乞丐的窮小子成功翻身,成為身價數千萬元的企業家。
心靈小啟示
一個曾被嘲笑、歧視、看不起的人,他永遠不放棄自己,
因為,他知道,他已經是腳殘廢了,沒有退路了;
假如自己不再奮發圖強、加倍努力,
他怎能會有璀璨的明天呢?
所以,我們也一樣,都要向蒼天說:
「再多的困難,我絕不認輸!」
因為,「命運不是天生的,命運也是不會遺傳的」;
命運,是可以逆轉、可以創造的!
我們都要挑戰命運,因為,「勝利總在堅持後!」
一個人只要「敢想、敢要、敢得到」,
老天一定不會虧待我們的,
祂一定會賜福給用心、認真和鍥而不捨的人!
所以,「一個人的態度,決定他的高度。」
雖然 劉大潭 先生的腳殘廢,
但是他的心是火熱的、跳躍的、積極的,
也更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超人」啊!
劉大潭花了200元從資源回收廠找來材料,自製 「賓士三輪車」,送自己上飛機到瑞士日內瓦獲頒發明大獎。
一個外籍新娘的小孩
因為工作環境關係,我們能遇到外籍新娘的小朋友機率其實是很低的,
剛畢業的時候,曾在公幼教過一陣子的英文,公幼的英文課是屬於才藝課,
英文老師也就列為才藝老師,所以配課不多,才藝老師跟小朋友也就不是這麼熟悉了,
當時遇到幾個小孩,似乎整個學期都不見他們開口跟著唸,
尋問導師後,導師(保育員)跟我說:因為有些小孩口音像媽媽,而媽媽是外籍新娘,
小孩很容易因為腔調不同,被同學排擠。心裡忽然覺得很心疼,沒想到他們從小就
面對這樣的問題,那未來呢?
後來,我在市區的一家補習班當兼職老師,其中有一個班,一個小二的小女生,
上課乖巧認真,成績都是班上的第一名,教了一陣子後,覺得很奇怪,這個小女生每個月
都會以家裡有事請上一到兩堂課不等;心裡覺得很奇怪,雖然她的學習狀況很不錯,
但太常請假還是會影響成績,於是向班主任問起,這樣班主任才跟我說:"妳聽的出來她說話
的腔哪裡不一樣嗎? (我聽不出來) 她的媽媽是越南人,爸爸為了讓這個小女生改掉越南口音的國語,
另外花錢讓她來上安親班,請我逐字校正,這樣長達一兩年,那為什麼她常請假是因為,她爸爸的
工作是照輪班的,輪到早班或晚班都還有辦法接送,輪到中班時就沒辦法了,他家離補習班有點
遠,大約15分鐘的車程。"我聽完後問:她家住哪裡? 原來她住的地方,我上班途中會經過,
可以稍為繞一下去接她,於是就跟她爸爸說定,只要他沒辦法接,打個電話給我,我上班時
可以過去接。
我覺得這位父親真的很有心,辛苦的輪班,為了給女兒一個好的教育環境,女兒唸的也是當地
風評很不錯的學校,可以想想付出了多少心力,還好女兒也很爭氣~
第一次去接她時,我從來不知道原來市區小巷裡的小巷還存在著原始的三合院,
我的車開不進去,只好打雙閃,用跑得進去,沒想到這小巷子還很長,要走一段路才會到她家,
心裡還挺擔心停在巷口外的車呢。
在現今的社會,愈貧窮的家庭要翻身的機會似乎愈難了,那小女生是幸運的,
她的父親讓她跟大家有一樣的起跑點,其它人呢?在芬蘭因為小孩生的少,
一個都不能放棄,每個小孩政府都很重視;而我們小孩也生的少,
確因為教育政策,自動遺忘了一堆小孩,想起來真令人感慨。
Ilya
第21頁
第21頁 作者: 李家同 張教授是我的老師,也是我們大家都十分尊敬的老師,他在微生物學上的成就,
可以說是數一數二者,他的專書,也被大家列為經點之著 。張教授終身投入教育,桃李滿天下,我們這
些和微生物有關的人,多多少少都應該算是張教授的學生。 張教授身體一直很健朗,可是畢竟歲月不饒
人,張教授近年來健康狀況大不如前。去年曾經有過一次住院的紀錄。今年,他再度住院,可 是他的情
形每況愈下。張教授是個頭腦清楚的人,當然知道他的大限已到。他是一個非常開朗的人,也有宗教信
仰,所以他對死亡很能接 受,他說他也沒有什麼財產要處理,但是他十分想念他的學生,有些學生一直
和他有聯絡,也都到醫院來看過他,但有好多學生已經很久 沒有和他聯繫了。 張教授給了我一份名單,
全是和他失聯的學生,要我將他們一一去找出來,一般說來,找尋並不困難,大多數都找到了。有幾位
在國外, 也陸陸續續地聯絡上了,有些特地坐了飛機回來探病,有些打了長途電話來。在這一份名單
中,只有一位學生,叫做楊漢威,我們誰都不 認得他,所以我也一直找不到他。
後來,我忽然想起來,張教授一直在一所兒童中心教小孩子英文和數學,也許楊漢威是那裡的學生。果
真對了,那所兒童中心說楊漢威的確是張教授的學生,可是他國中時就離開了,他們也幫我去找他,可
是沒有找到。 就在我們費力找尋楊漢威的時候,張教授常常在無意中會說:「第二十一頁」。晚上說夢
話,也都是:「第二十一頁」。我們同學們於是 開始翻閱所有楊教授寫過的書,都看不出第二十一頁有
什麼意義,因為張教授此時身體已經十分虛弱,我們不願去問他第二十一頁是怎麼 一回事。 張教授找人
的事被一位記者知道了,他將張教授找楊漢威的故事在媒體上登了出來,有很多電台和電視台都做了同
樣的尋人啟事。這個記 者的努力沒有白費,楊漢威現身了。 我那一天正好去看張教授,當時醫院已經發
出了張教授的病危通知,本來張教授可以進入加護病房,但他堅決不肯,他曾一再強調他不要 浪費人類
寶貴的資源,我去看他的時候,他的聲音已經相當微弱了。 楊漢威是個年輕人,看上去只有二十幾歲,
完全是勞動階級的模樣,他匆匆忙忙地進入病房,自我介紹以後,我們立刻告訴張教授楊漢威 到了。張
教授一聽到這個好消息,馬上張開了眼睛,露出微笑,也用手勢叫楊漢威靠近他。張教授的聲音誰都聽
不見,楊漢威將耳朵靠近 他的嘴,居然可以聽到張教授,他用極大的聲音靠近張教授的耳朵,從張教授
的表情來看,他一定是聽見楊漢威的話了。 我們雖然聽不見張教授的話,但聽得見楊漢威的話,聽起來
是張教授在問楊漢威一些問題,楊漢威一一回答。我記得楊漢威告訴張教授, 他沒有唸過高中,但唸過
了補校,他一再強調他從來沒有學壞,沒有在KTV做過事,也沒有在夜市裡賣過非法光碟,他現在是個
木匠, 平時收入還可以。生活沒有問題,還沒有結婚。 張教授聽了這些回答以後,顯得很滿意,他忽然
叫楊漢威到他的枕頭後面去拿一本書,這本書是打開的。張教授叫楊漢威開始唸打開的那 一頁。這本書
顯然是一本英文入門的書,這一頁是有關verb to be的過去式,有I was,You were等等的例子。
楊漢威大聲地唸完以後,張教授叫他做接下來的習題,楊漢威開始的時候,會犯錯,比方說,他常將
were 和was弄混了,每次犯了錯,張教授就搖搖頭,楊漢威會偷偷地看我,我也會打pass給他,越到後
來,他越沒有錯了。習題做完了 ,楊漢威再靠近去,然後楊漢威告訴我們,張教授說:「下課了,你們
可以回去了。」。張教授露出了一種安詳的微笑,他又暗示他有話 要說,楊漢威湊了過去,這次,楊漢
威忽然說不出話來了。過了幾秒鐘以後,他告訴我們,張教授說:「再見」。 張教授就這樣離開了我
們,楊漢威沒有將書蓋上,他翻回他開始唸的那一頁,這是第二十一頁。他告訴我張教授在他國中時,
仍叫他每週 日去他的研究室,替他補習英文和數學,可是他家實在太窮了,經常三餐不繼,他實在無心
升學,當時他玩心又重,就索性不去了。小孩 子是不敢寫信的,他知道張教授一直在找他,卻一直沒有
回去,但他一直記得張教授的叮嚀,就是不可以變壞,不可以到夜市去賣盜版光 碟,不可以去KTV打
工,不可以去跳八家將。他也記得張教授一再地強調他應該有一技隨身,所以他就去做一位木匠師傅的
學徒,現在 手藝已經不錯了。等到他生活安定下來以後,他又去念了補校,所以他對verb to be的過去
式,有點概念,但是不太熟。 楊漢威再看了第二十一頁,想起他最後的一課就停在第二十一頁,十幾年
來,張教授顯然一直記掛他,也想將這一課教完。 張教授的告別式簡單而隆重,教堂裡一張桌子上放了
張教授的遺像,旁邊放了那本英文課本,而且打開在第二十一頁上,桌上的一盞檯燈 照著這一頁,因為
這是宗教儀式,只有神父簡單的講道,也沒有人來長篇大論地說張教授有多偉大。但是神父請楊漢威上
台來,楊漢威將 最後一課的習題朗誦了一遍,他有備而來,當然都沒有錯。唸完了習題,他說:「張老
師,我已會了,請您放心。」然後他走到桌子前面 ,闔上了書,將檯燈熄滅,這一堂課結束了。 我們這
些學生都上了張教授的最後一堂課,他這次沒有提到微生物,他只教了我們一個道理:「你們應該關心
不幸的孩子」。這也是我一 生中最重要的一堂課。
李家同:車票
李家同:車票
作者﹕李家同
我以顫抖的手,打開了這個信封,發現裡面全是車票,一套一套從這個南部小城到新竹縣寶山鄉的來回車票,全部都保存得好好的。
我從小就怕過母親節,因為我生下不久,就被母親遺棄了。
每到母親節,我就會感到不自然,因為母親節前後,電視節目,全是歌頌母愛的歌,電台更是如此,即使做個餅乾廣告,也都是母親節的歌。對我而言,每一首這種歌曲都是消受不了的。
我生下一個多月,就被人在新竹火車站發現了我,車站附近的警察們慌作一團地替我餵奶,這些大男生找到一位會餵奶的婦人,要不是她,我恐怕早已哭出病來了。等到我吃飽了奶,安詳睡去,這些警察伯伯輕手輕腳地將我送到了新竹縣寶山鄉的德蘭中心,讓那些成天笑嘻嘻的天主教修女傷腦筋。
我沒有見過我的母親,小時候只知道修女們帶我長大,晚上,其他的大哥哥、大姊姊都要唸書,我無事可做,只好纏著修女,她們進聖堂唸晚課,我跟著進去,有時鑽進了祭台下面玩耍,有時對著在祈禱的修女們做鬼臉,更常常靠著修女睡著了,好心的修女會不等晚課唸完,就先將我抱上樓去睡覺,我一直懷疑她們喜歡我,是因為我給她們一個溜出聖堂的大好機會。
我們雖然都是家遭變故的孩子,可是大多數都仍有家,過年、過節叔叔伯伯甚至兄長都會來接,只有我,連家在那裡,都不知道。
也就因為如此,修女們對我們這些真正無家可歸的孩子們特別好,總不准其他孩子欺侮我們。我從小功課不錯,修女們更是找了一大批義工來做我的家教。
屈指算來,做過我家教的人真是不少,他們都是交大、清大的研究生和教授,工研院、園區內廠商的工程師。
教我理化的老師,當年是博士班學生,現在已是副教授了,教我英文的,根本就是位正教授,難怪我從小英文就很好了。
修女也壓迫我學琴,小學四年級,我已擔任聖堂的電風琴手,彌撒中,由我負責彈琴,由於我在教會裡所受的薰陶,我的口齒比較清晰,在學校裡,我常常參加演講比賽,有一次還擔任畢業生致答詞的代表,可是我從來不願在慶祝母親節的節目中擔任重要的角色。
我雖然喜歡彈琴,可是永遠有一個禁忌,我不能彈母親節的歌。我想除非有人強迫我彈,否則我絕不會自己去彈的。
我有時也會想,我的母親究竟是誰?看了小說以後,我猜自己是個私生子。爸爸始亂終棄,年輕的媽媽只好將我遺棄了。
大概因為我天資不錯,再加上那些熱心家教的義務幫忙,我順利地考上了新竹省中,大學聯招也考上了成功大學土木系。
在大學的時候,我靠工讀完成了學業,帶我長大的孫修女有時會來看我,我的那些大老粗型的男同學,一看到她,馬上變得文雅得不得了。很多同學知道我的身世以後,都會安慰我,說我是由修女們帶大的,怪不得我的氣質很好。畢業那天,別人都有爸爸媽媽來,我的惟一親人是孫修女,我們的系主任還特別和她照像。
服役期間,我回德蘭中心玩,這次孫修女忽然要和我談一件嚴肅的事,她從一個抽屜裡拿出一個信封,請我看看信封的內容。
信封裡有二張車票,孫修女告訴我,當警察送我來的時候,我的衣服裡塞了這兩張車票,顯然是我的母親用這些車票從她住的地方到新竹車站的,一張公車票從南部的一個地方到屏東市。另一張火車票是從屏東到新竹,這是一張慢車票,我立刻明白我的母親不是有錢人。
孫修女告訴我,她們通常並不喜歡去找出棄嬰的過去身世,因此她們一直保留了這兩張車票,等我長大了再說,她們觀察我很久,最後的結論是我很理智,應該有能力處理這件事了。她們曾經去過這個小城,發現小城人極少,如果我真要找出我的親人,應該不是難事。
我一直想和我的父母見一次面,可是現在拿了這兩張車票,我卻猶豫不決了。我現在活得好好的,有大學文憑,甚至也有一位快要談論終生大事的女朋友,為什麼我要走回過去。去尋找一個完全陌生的過去?何況十有八九,找到的恐怕是不愉快的事實。
孫修女卻仍鼓勵我去,她認為我已有光明的前途,沒有理由讓我的身世之謎永遠成為心頭的陰影,她一直勸我要有最壞的打算,即使發現的事實不愉快,應該不至於動搖我對自己前途的信心。
我終於去了。
這個我過去從未聽過的小城,是個山城,從屏東市要坐一個多小時的公車,才能到達。雖是南部,因為是冬天,總有點山上特有的涼意,小城的確小,只有一條馬路、一兩家雜貨店、一家派出所、一家鎮公所、一所國民小學、一所國民中學,然後就什麼都沒有了。
我在派出所和鎮公所裡來來回回地跑,終於讓我找到了兩筆與我似乎有關的資料,第一筆是一個小男孩的出生資料,第二筆是這個小男生家人來申報遺失的資料,遺失時間就在我被遺棄的第二天,出生在一個多月以前。據修女們的記錄,我被發現在新竹車站時,只有一個多月大。看來我找到我的出生資料了。
問題是:我的父母都已去世了,父親六年前去世,母親幾個月以前去世的。我有一個哥哥,這個哥哥早已離開小城,不知何處去了。
畢竟這是個小城,誰都認識誰,派出所的一位老警員告訴我,我的媽媽一直在那所國中裡做工友,他馬上帶我去看國中的校長。
校長是位女士,非常熱忱地歡迎我。她說的確我的媽媽一輩子在這裡做工友,是一位非常慈祥的老太太,我的爸爸非常懶,別的男人都去城裡找工作,只有他不肯走,在小城做些零工,小城根本沒有什麼零工可做,因此他一輩子靠我的媽媽做工友過活。因為不做事,心情也就不好,只好借酒澆愁,喝醉了,有時打我的媽媽,有時打我的哥哥。事後雖然有些後悔,但積習難改,媽媽和哥哥被鬧了一輩子,哥哥在國中二年級的時候,索性離家出走,從此沒有回來。
這位老媽媽的確有過第二位兒子;可是一個月大以後,神秘地失蹤了。
校長問了我很多事,我一一據實以告,當她知道我在北部的孤兒院長大以後,她忽然激動了起來,在櫃子裡找出了一個大信封,這個大信封是我母親去世以後,在她枕邊發現的,校長認為裡面的東西一定有意義,決定留了下來,等他的親人來領。
我以顫抖的手,打開了這個信封,發現裡面全是車票,一套一套從這個南部小城到新竹縣寶山鄉的來回車票,全部都保存得好好的。
校長告訴我,每半年我的母親會到北部去看一位親戚,大家都不知道這親戚是誰,只感到她回來的時候心情就會很好。母親晚年信了佛教,她最得意的事是說服了一些信佛教的有錢人,湊足了一百萬台幣,捐給天主教辦的孤兒院,捐贈的那一天,她也親自去了。
我想起來,有一次一輛大型遊覽車帶來了一批南部到北部來進香的善男信女。他們帶了一張一百萬元的支票,捐給我們德蘭中心。修女們感激之餘,召集所有的小孩子和他們合影,我正在打籃球,也被抓來,老大不情願地和大家照了一張像,現在我居然在信封裡找到了這張照片,我也請人家認出我的母親,她和我站得不遠。
更使我感動的是我畢業那一年的畢業紀念冊,有一頁被影印了以後放在信封裡,那是我們班上同學戴方帽子的一頁,我也在其中。
我的媽媽,雖然遺棄了我,仍然一直來看我,她甚至可能也參加了我大學的畢業典禮。
校長的聲音非常平靜,她說「你應該感謝你的母親,她遺棄了你,是為了替你找一個更好生活環境,你如留在這裡,最多只是國中畢業以後去城裡做工,我們這裡幾乎很少人能進高中的。弄得不好,你吃不消你爸爸的每天打罵,說不定也會像你哥哥那樣離家出走,一去不返」。
校長索性找了其他的老師來,告訴了他們有關我的故事,大家都恭喜我能從國立大學畢業,有一位老師說,他們這裡從來沒有學生可以考取國立大學的。
我忽然有一個衝動,我問校長校內有沒有鋼琴,她說她們的鋼琴不是很好的,可是電風琴卻是全新的。
我打開了琴蓋,對著窗外的冬日夕陽,我一首一首地彈母親節的歌,我要讓人知道,我雖然在孤兒院長大,可是我不是孤兒。因為我一直有那些好心而又有教養的修女們,像母親一般地將我撫養長大,我難道不該將她們看成自己的母親嗎?更何況,我的生母一直在關心我,是她的果斷和犧牲,使我能有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和光明的前途。
我的禁忌消失了,我不僅可以彈所有母親節歌曲,我還能輕輕地唱,校長和老師們也跟著我唱,琴聲傳出了校園,山谷裡一定充滿了我的琴聲,在夕陽裡,小城的居民們一定會問,為什麼今天有人要彈母親節的歌?
對我而言,今天是母親節,這個塞滿車票的信封,使我從此以後,再也不怕過母親節了。